close
電影.巴萊:賽德克.巴萊 幕前幕後全紀錄
- 《賽德克.巴萊》喚起了我們曾經遺忘的、忽略的這段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歷史。
- 讓我們從歷史解讀配合幕前幕後的製作經過,來全方位的記錄它。
【 內容簡介 】
以創新的編輯手法、圖文並茂的深度解析,涵蓋歷史解讀與幕前幕後的製作經過, 全方位記錄《賽德克.巴萊》電影製作背後縝密執著的動人故事, 不但是《賽德克.巴萊》的百科大全,也是完整認識電影產業的必讀聖經。 |
【 企劃簡介 】果子電影有限公司
由魏德聖導演創立。魏德聖及其團隊以創新的思維、堅毅的執行力, 在電影策劃、製作、行銷等領域有傑出表現。 2008 年《海角七號》寫下台灣電影最高票房紀錄,備受注目的最新作品 《賽德克.巴萊》為世界級的台灣英雄史詩鉅片,於 2011 年 9 月分上、下兩集上映。 |
【 撰文簡介 】黃一娟
南投縣人,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畢業。喜愛電影,2009 年跨入電影產業, 為《賽德克.巴萊》做工作側記,以攝影、文字紀錄電影製作歷程, 並參與《賽德克?巴萊》系列書籍《夢想?巴萊》撰文。 心中期許台灣電影環境愈來愈好。 |
【 撰文簡介 】游文興
1983 年生於台北。陸續畢業於溪口國小附設幼稚園、道生幼稚園、溪口國小、 景美國中、華江高中、南華大學。曾任電影《海角七號》、《賽德克.巴萊》製片助理, 並參與《賽德克.巴萊》系列書籍《夢想.巴萊》、《導演.巴萊》撰文整理。 |
【 目錄 】
【序】真正史詩般的電影 / 吳宇森 【序】電影人生命的深刻印記 / 黃志明 【人物關係圖】 【故事大綱】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,但一定要贏得靈魂! 【歷史篇】《賽德克.巴萊》的真髓 / 鄧相揚 【演員篇】尋找莫那魯道大作戰 【導演篇】魏德聖:一切都始於衝動 【監製篇】黃志明:這是一件瘋狂的事 【場景篇】一部電影除了演員之外,最重要的元素是場景 【搭景陳設篇】日式霧社街與賽德克部落風華再現 【道具篇】擁有魔術般的巧手、穿梭時空的道具組 【造型篇】服裝:身兼百職的服裝組 髮型:瞬息萬變的髮型大戰 化妝:黑妝、紋面、老妝與髒妝 特殊化妝:以假亂真的特化組 【表演訓練篇】尋找獵人的眼神:素人演員訓練 【族語篇】一場賽德克語奇幻之旅 【動作篇】武行:最靠近死神的行業 【影像技術篇】電影靈魂之窗的守門人 【特殊效果篇】那一刻起,馬赫坡只存於記憶 【後製篇】剪輯:讓電影畫面結合成有節奏的生命體 電腦動畫(CG):補現場拍攝不足的魔幻之筆 音樂:烘托電影氛圍,凸顯角色內心世界 聲音:引導觀眾聚焦於重要的電影畫面 【行銷宣傳篇】國片史無前例的行銷大作戰 《賽德克.巴萊》演職員名單 參考書目 |
【 精彩序論 】
真正史詩般的電影 吳宇森(監製) 可以說,《賽德克.巴萊》是台灣第一部真正史詩般的電影, 它喚起了我們曾經遺忘的、忽略的這段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歷史。 看完之後,我不得不佩服小魏的導演功力。 在目前台灣電影的製作條件與風氣不算旺盛的狀態下, 他居然可以拍出一部各方面都完整呈現的電影,無論是攝影的嚴謹、服裝的考究, 甚至動作場面的表現,都讓人感覺不到是在很艱苦與欠缺資源的環境中完成。 此外,他也可以說有著超乎一般導演的勇氣。電影中用的不是他熟悉的語言, 也不是他平常接觸的文化,他卻能拍出這個真實且動人的故事, 由此可以看出他有廣大的胸懷,用一種關愛的心境拍出這個故事。 雖然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台灣的原住民,但小魏把它發展成全人類或全世界都會感動的故事。 故事中的勇氣、自由、生存的意志、人的尊嚴,這些主題不論是哪一個民族、 哪一種文化都會碰到。雖然有人認為只有動作片才能打開全球市場,但我認為動作不代表一切, 只有人性及人文的精神才具有世界性。只要拍出人性共通的價值,這部片就算成功了一半。 片中演員表現非常出色,真的看不出許多人是非專業演員。每位演員都很投入, 或許是因為大家知道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電影;也或許這講的就是他們族群的故事, 所以更能表現出真性情。此外,我在現場看到所有參與工作的年輕人非常勤快、樂於工作, 不管多危險、多辛苦,都盡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。看到這些年輕人讓我更加振奮, 我看到了臺灣電影的希望。正因為有這樣的導演、這樣的題材, 才讓年輕人有充分發揮的機會。他們會知道只要大家共同努力,就可以做到, 也看得到希望。我幾次到現場看到這群工作人員,只有「感動」兩個字可以形容! 監製黃志明在籌措資金方面也非常辛苦,做了很多努力。他為小魏做了那麼多事, 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朋友。所以一位成功的導演,就要有一位很能理解他、 為他犧牲一切的好朋友。相信他們的合作,能為這部電影帶來很好的成績。 身為監製的我,藉由參與這部電影,看到台灣電影的製作水準,也認識了這段歷史, 還有莫那.魯道這個人物,讓我對原住民的文化感到欽佩與敬重。 我想這部電影會帶來很多效應,或許能帶動年輕人重新投入電影行業, 並且讓大家看到台灣也能拍出這樣的史詩電影。 ~~ 序 ~~ 電影人生命的深刻印記 黃志明(監製) 二OO八年底,《海角七號》 熱賣的映期還沒結束,魏德聖便以逃避煩人的採訪通告為由, 開始籌備《賽德克.巴萊》了。他熟練地在白板上畫著在腦中存了幾年的分鏡, 清楚的場面調度,好像隨時就可以到現場喊Action。看著他煞有其事、還算認真的背影, 我仍然無法當一回事。心想剛經過《海角七號》這一仗, 一切的句點不就是應該帶老婆和小孩出國玩一趟才算完美嗎?原來我錯估形勢了, 《海角七號》的成功,讓我忘記小魏的鐵齒。 這個完美的句點被推遲了二十六個月,一直到《賽德克.巴萊》殺青、粗剪完、 與韓國和大陸確定電腦特效、到新加坡和 Ricky 簽完音樂合約後,有一天, 這個完美的句點才出現,魏家的男人終於陪著女人和小孩出遊了。 在這推遲的兩年多裡,魏德聖和一群人,應該說是一大幫人,完成了《賽德克.巴萊》 這部電影的製作。難度空前、拍攝期空前、預算空前,題材也不是像《海角七號》那樣的喜劇, 於是,得出的結論是風險空前;原本想與偉大夢想家合作《海角N號》的金主, 最後得出了災難之說。況且這一次可不僅是海角之前一個亡命賭徒的失敗而已, 這是一個台灣電影的希望;金童魏德聖將會因此斷送前途,滅了台灣電影的希望, 而我再一次當不了推手,只好繼續扮演幫兇嗎? 悠悠眾口並不陌生,但我心裡堅信這回總該不一樣吧! 日復一日,我擺盪在絕望與相信之間。絕望時,我跑到現場找力氣, 偏偏小魏見面第一句廢話總是問我:「今天心情好嗎?」 但也因為相信,這兩年多來,遇到了兩百多位也一樣相信可以完成這件事的「天使」周轉資金, 讓我們像踩著初春的浮冰渡河,支撐著依然負債累累的劇組, 能在二O一O年的夏天拍完馬赫坡大戰後,逐漸看到曙光。 九月四日殺青那天,劇組連歡呼的聲音都是乾竭的,沒有人流淚,疲累得只剩下茫然落寞。 那天殺青收工時的道別,心是痛的。直到公學校前五百人的殺青酒那晚, 又笑又哭地看完阿妮剪的幕後花絮之後,大家就再也坐不住了,到處找人喝酒, 互擁痛哭。導演神祕消失了半小時,應該是躲進草叢裡痛哭一場吧! 徹底撒野後,大家越過櫻花林,走進初秋月光下的霧社街。 眼前的美景因為曾經參與而變真實,腳下傳來的沙沙聲也逐漸形成清晰的音律。 親愛的同事們,我們的生命因為承受過未知的恐懼,所以能成就《賽德克.巴萊》,所以留下了印記。 |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